聯系我們
中國經濟“三季報”今日出爐 機構預測GDP增6.0%或6.1%

國家統計局將于今日(18日)公布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。多家機構預測第三季度GDP增速可能為6.0%或6.1%,較二季度小幅下行;但隨著近期一系列逆周期調控措施出臺并逐漸發揮成效,中國經濟完成年度增長目標的難度不大。
多家機構預測三季度GDP增速為6.0%或6.1%
今年以來,國際環境日趨復雜,世界經貿增長放緩,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,但主要指標仍保持總體平穩,特別是在“六穩”政策作用下,經濟持續運行在合理區間。
今年一、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別為6.4%、6.2%。7、8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幅有所回落,對三季度GDP形成“拖累”。
華泰宏觀李超團隊認為,7、8月工業生產數據較弱,臺風等夏季異常天氣因素對9月工業生產可能有一定影響,9月工業生產數據顯著反彈可能性較小,預計三季度GDP增速可能為6.1%,較二季度增速小幅下行。
招商宏觀謝亞軒團隊預計9月工業增速仍在5%以下波動,或為4.8%,這意味著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將回落至6.0%左右。
中信建投研報預計9 月工業增加值增速有所修復,9 月份發電耗煤與 PMI 等指標表現較好,不排除出現工業增加值增速跳升現象。預計三季度當季 GDP 增速 6.1%。
新時代證券研報表示,雖然 9 月工業生產增速可能小幅回升,但 7、8 月增速較低,預計三季度 GDP 增速可能下滑至 6.1%。
逆周期調控逐步落地四季度經濟仍具韌性
8月份以來,逆周期調控逐步加碼,宏觀經濟政策祭出“組合拳”:8月初,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圍臨港新片區;8月26日自貿試驗區再度擴圍,6個新設立自貿區方案出臺;8月27日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“促消費20條”;8月31日,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提出“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”;9月4日,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提前下達2020年專項債部分新增額度;9月16日,央行宣布“普遍降準+定向降準”。
謝亞軒團隊表示,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后,基建投資在9月和10月將小幅回升。展望四季度,工業與消費增速將繼續在低位徘徊,投資增速的形勢需要觀察11、12月基建投資是否會開始發力。如果基建投資持續上升,預計四季度投資增速可能將觸底回穩。
值得注意的是,從先行發布的9月份PMI數據可以看出,9月經濟表現較7、8月有所改善。
9月份制造業PMI為49.8%,比上月回升0.3個百分點,雖然仍處于榮枯線以下,但整體景氣較上月有所改善。生產需求雙雙擴張:9月新訂單指數為50.5%,環比回升0.8個百分點,5月份以來首次升至擴張區間;生產活動有所加快,生產指數為52.3%,環比上升0.4個百分點,其中農副食品加工、紡織服裝服飾、專用設備、電氣機械器材等制造業生產指數位于55.0%以上較高景氣區間。
李超團隊表示,這是新訂單指數自5月以來首次升至擴張區間,代表經濟動能的“新訂單-生產”指數邊際改善,符合此前對經濟秋季旺季來臨、數據或迎來修復的判斷。對于四季度,李超團隊認為消費仍有韌性,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有助于穩消費,失業風險有限,消費刺激政策有望優化消費結構、助力消費升級及挖掘消費潛力。
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GDP增長預期目標是“6%-6.5%”。李超團隊表示,完成年度增長目標的難度不大。
10月10日,《經濟日報》刊發“郭同欣”署名文章,文章稱,從未來看,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,經濟發展韌性強、動力足、潛力大,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,也不會改變。